传播创造价值
更多

资源平台 传播门户

首页 >> 智慧工信 >>智慧城建 >> 四川嘉阳国家矿山公园: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活体里程碑”
详细内容

四川嘉阳国家矿山公园: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活体里程碑”

时间:2023-09-28     作者:张立宽 袁成方【原创】   阅读


编者按:9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出北京市798艺术区等69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公示》,四川嘉阳国家矿山公园榜上有名。


本网首席记者 张立宽 通讯员 袁成方

有着85年历史的嘉阳煤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为国家经济建设、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嘉阳力量”,成为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样板间”,被誉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活体里程碑”。


在抗战烽火中诞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位于河南焦作的中英合资中福煤矿岌岌可危。为保全中国矿业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孙越崎先生力排众难,为国南迁,采矿设备和技术人才辗转入川,开办了天府、嘉阳、威远、石燕“四大抗战煤矿”,生产冶钢炼铁“军用煤”。嘉阳煤矿1938年12月诞生,率先竖起“抗战第一井”,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主力煤矿之—,也是“四大抗战煤矿”至今唯一还在生产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

嘉阳煤矿在犍为县芭蕉沟成立后,创造了建矿半年时间出煤的奇迹,很快组织起规模化煤炭生产。为提高煤炭运输能力,把峡谷鸡公车路改建成600毫米窄轨运输,煤炭通过矿车运达马边河装船,再转岷江用大船运到重庆钢铁厂等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发展中蜕变转型

嘉阳煤矿1949年12月解放,被编定为中央部属“406煤矿”,以其先进采矿技术和人才优势扩大煤炭生产能力,新办黄村井、大炭坝井、天锡井、红心井、同仁井等多个矿井,创造了全国薄煤层开采新纪录,为地方经济复苏、国家三线建设做出了贡献。

上世纪80年代末,嘉阳煤矿芭蕉沟老矿区优质煤资源开尽殆尽,整个矿区外迁15公里,在天锡井新矿区开采劣质煤炭,因售价低、销售难、社会包袱重,企业亏损逐年增加,一度成为全省特别困难企业。

转制求生态,转产谋发展。嘉阳煤矿转制成立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办劣质煤坑口电厂等多种经营产业,解决劣质煤销售难问题,“煤-电-冶”产业链成为西部大开发典型。科技攻关,智慧管理,提升煤炭产能,建设安全示范矿井,嘉阳煤矿跃升四川煤炭标杆企业,成为四川煤矿智慧化管理、智能化采煤的示范单位。

嘉阳煤矿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开发芭石窄轨铁路、蒸汽燃煤小火车、黄村井老矿井、芭蕉沟矿业小镇、桫椤湖运煤古道等旅游资源,走上了煤炭、旅游“双主业”发展道路。

在传承中砥砺前行

嘉阳煤矿是国企改革发展的探索者、转型成功的“活化石”。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家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企业转型发展等重要时期,目前仍在继续开采煤炭,是全省煤矿安全管理和智能化采煤的示范矿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和开发矿业遗迹资源,成为地方文化旅游发展的“领头羊”,企业转型发展的“样板间”。

作为四川省国资委命名的四川省第一个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承办省国资委党校川投集团分校,以嘉阳煤矿历史文化、工业遗产、红色党建资源为内涵,以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工业遗产、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煤矿培训基地为载体,嘉阳煤矿芭蕉沟老矿区成为四川国有企业党建培训、游学实践、科普教育的“示范点”。

新时代,新征程,新梦想,见证了历史荣光的“嘉阳煤矿老矿区”奋力探索着一条煤炭、旅游“双主业”发展之路,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矿山公园、国家绿色矿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工业遗产、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成为全国保护工业遗产、开发工业旅游的典范。


  • 电话直呼

    • 010-58448787
    • +86-15001322531
  • 建媒网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