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创造价值
更多

资源平台 传播门户

首页 >> 文旅之声 >>副刊·文苑 >> 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详细内容

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时间:2023-11-17     作者:唐平宇【原创】   阅读

时间是一条蜿蜒向前的长河,缓缓流淌至十一月,我与它已经相逢数月了。其实如果热爱历史对它的名字——《明朝那些事儿》肯定早已熟知,但是,真正翻开它走进它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残酷?真实?沉重?还是瑰丽?跌宕?动人心弦?我觉得这些词汇都无法准确完全地概括它。

《明朝那些事儿》在某些意义上来说是一部史书一共七本,讲述了明朝276年的历史,它讲述的是历史代表过去却晓谕将来。作者当年明月参考《明实录》、《明通鉴》、《明史》等多种史料,用一种略带诙谐却不失严谨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了这段历史,一段恢弘壮阔又充满遗憾的历史。

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并不是十分了解明朝这本书为我揭开了明朝的面纱。在此之前,明朝在我的印象里是灰暗沉重、浮云蔽日的代名词,它有不务正业的皇帝、挑起党争的文臣士大夫、只手遮天的太监、行事诡秘的特务……但是,这本书却让我了解到,原来明朝也有属于它的辉煌与荣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农民起义成功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宣宗虽被戏称蟋蟀皇帝,却是堪比“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仁宣之治”的开创者,在他的治理下,明朝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东林党虽然挑起党争之风,却也有他们的气节和风骨——激烈地反对后宫干政与宦官专权,虽九死犹不悔;阉党干政着实可恨,但它却是明朝皇帝为了对抗日益势大的文官集团、捍卫皇权的无奈之举……

在当年明月的笔下,是存在历史间、埋在烟尘里的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怒的真实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立场、喜好、缺点、长处。在这本书里,当年明月并没有一味地歌功颂德,或是一概地唾弃谩骂,他让读者们知道身为名将的蓝玉也难掩自负贪婪之本性,建文帝并非明君却是一个真正的仁义君子,了解到宦官专政的开始只是皇帝们的一个制衡之举……这部书里既可以看到朱棣“天子守国门”的豪情,也可以看到于谦“扶大厦于将倾”的智勇,还可以看到崇祯帝“君王死社稷”的决绝。这部书里有奸佞,也有贤臣;有日暮西山、风雨飘摇,亦有万国来朝、海晏河清;有仗势弄权的宦官,也有忍辱负重的孤臣;有蝇营狗苟的小人,亦有一腔孤勇的文士;有“一将功成万骨枯”,也有“是非成败转头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明朝276年的历史中除了奸佞小人,同样也不乏明君、名将、名臣,而《明朝那些事儿》就像一个戏台,一页一页地读着,一个一个人物登场,朱元璋、徐达、戚继光、“三杨”、张居正、汪直……这些人物穿越几百年的时光向人们诉说着他们的宏图大志也好,野心勃勃也罢,爱恨嗔痴也好,恩怨情仇也罢,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抱负理想、风骨气节、宽宥仁德、偏执疯狂。当年明月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气叙述着一个王朝的兴衰与风雨,轻松之中带着认真,幽默里面蕴含客观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历史中徜徉,感叹自己作为沧海一粟的渺小,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回看,也许你会感慨:无论是权势滔天,还是籍籍无名,身后不过一尘土,多少的风流人物,无论生前多么意气风发,死后人们也只是从字里行间窥见他们的一抹身影而已。但是,他们的精神、信念、思想,并不会随着他们身死而烟消云散,始终闪烁在历史长河中,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作为后来人,我们身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更应该成为他们不朽的意志与精神的继承者。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于谦、张居正这样名留青史的大人物,但是,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梳理自己的目标,学习他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意志,努力过好自的每一天,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书写自己的历史。(唐平宇)

 

 

 

 

 

 


  • 电话直呼

    • 010-58448787
    • +86-15001322531
  • 建媒网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