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创造价值
更多

资源平台 传播门户

副刊·文苑
  • 首届“新秀杯”全国青少年文艺创作大赛获奖作品名单公示

    由中国新文艺网、中国文旅新网、中国建设传媒网主办,北京中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新秀杯”全国青少年文艺创作大赛征稿活动自2023年3月30日起至8月30日止,赢得了全国广大青少年文艺爱好者的支持与投稿,经专家评审委员会首轮认真评选,共评选出15件获奖作品,其中上佳作品4件,优秀作品9件,潜力作品2件,现予以公示。公示期间对获奖作品名单有任何异议的,均可向组委会反映。公示时间为:2023年12月3日至12月10日,监督电话为:010-58448787,15001322531特此公告。中国新文艺网中国文旅新网中国建设传媒网2023年12月3日首届新

  • 这个冬天有点暖

    文/张立贤冬日的风,已经带着些许的温婉,轻拂过我的脸庞。我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世界,心中满是感慨。这个冬天,有点暖。我记忆中的冬天,总伴随着飘零的雪花和冰冷的寒风。然而今天,我却看到了满眼的缤纷和坚忍。我疑惑地询问自然,它告诉我,冬天已经学会了温暖,不再需要冰冷来保护自己。我开始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寻找这种温暖。我找到了,在孩子们纯真的笑容里,在恋人相拥的身影中,在朋友相互搀扶的温暖里。我找到了,在热气腾腾的早餐店里,在夜晚灯火通明的图书馆里,在阳光明媚的公园里。这些温暖,如同小小的火苗,照亮了我冬日

  • 月亮

    文/史谈姝宇此刻你并不只属于自己因为高原的寒冷因为夜雾的凝重因为你洒过的土地上生长出云朵的骨骼因为记忆的余温正在使地平线变得连贯只是忧伤总是浑浊只是星斗总会斟满只是天空无法重复只是无论我们的世界有多少枚页角你依然遥远如初此刻多希望你只属于自己

  • 雪落窗前,静待重逢

    文/王藂在冬日的渡口,手握秋日最后一缕暖阳,我托黄叶捎去对你的思念,奈何萧瑟的风将其吹落地面。初冬的寒意,带走秋日最后的喧嚣,停留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街角,我驻足凝望,孤独却茫然。十一月的初冬,仅仅只用一场小雨,就为秋天完成了一首诀别诗,然而,繁华尚未落尽的梧桐,痴痴的等待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承诺,它在等待,等一场风托起最后的希冀,等一场雨在静眠之前,洗净最后的铅华。路边的花坛边,偶有几朵雏菊还在开放,在这渐寒的冬日,竟然还有如此执着的花儿,也许它也在坚持吧,总会有步履蹒跚的旅人会为它短暂驻足,心生感叹。

  • 我想我是一粒种子

    文/何浩田我想我是一粒种子落在了美丽的山川万物复苏的春天里温柔的春风唤醒着我香甜的春雨哺乳着我温暖的阳光环抱着我我想我是一粒种子生长在美丽的山川枝繁叶茂的夏日里鸟儿落在枝丫上述说着远方鱼儿游荡在波光里吐着泡泡风儿奔跑着去追寻理想生活我想我是一粒种子生活在美丽的山川万物丰收的秋天里散发着醇香的果实挂满枝头褪去了青涩的叶子浸染颜色流浪了半生的秋风满是悲凉我想我是一粒种子埋葬在美丽的山川孤寂寒冷的冬日里点起篝火回忆着往事消融冰雪期盼着新春种下种子等待着发芽我想我是一粒种子深深扎根在属于我的故乡

  • 廉洁清风吹正气

    文/张立贤廉洁,乃士人之道,自古以来,此道之崇高与庄严,如同秋水之清澈,凛冬之傲骨。在这繁华喧嚣的世间,总有那么一些人,可以始终坚守内心的纯净,不为物欲所动,不被贪欲牵制,他们的存在,如同明镜,照亮了世间的黑夜。清风徐来,带着山间的清新与世外的禅意。那些贪念与私欲的诱惑,在清风面前,如同尘埃般消散。清风吹拂,如同智者的教诲,唤醒内心的良知。那些被欲望蒙蔽双眼的人,常常在清风之下,才顿悟自己的迷失;那些始终坚守道义者,内心会如同清风般,无惧无畏;而那些被私欲困扰的心灵,也终将会在清风的洗涤中,恢复清

  • 家乡食集

    文/李俊杰对于家乡,特别是对于农村的人来说,最起码90%的人,都会有一种长久的别离,甚至是一种永久的别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得不”的选择。即一种身在其中想逃离,而当真正离开时,且又无时无刻地不舍。其实,具体一点,无非就是跟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味道”密密麻麻地联系着。为什么这些味道会伴随我们的一生,而且深刻、久远。是因为我们从一出生,甚至是从父母造就我们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被注入了这种味道,而且渗入血液、骨髓等身体的各个角落。就从杂粮开始说起。从我有记忆开始,玉米面和土豆几乎占据了我的大半

  • 荒漠中的一颗颗“种子”

    文/李扬名荒漠,这个词汇犹如一幅沉重的画卷,在我们的心中展开。它代表着荒芜、贫瘠,似乎没有一丝生机。然而,这片荒凉之地却孕育着无数的种子,它们或许并不起眼,但却是生命的开始,是希望的萌芽。在我们的祖国西北偏远地区,也有着无数像荒漠中的种子般的青年人才。这些有志青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在这片荒芜之地,像种子一样默默耕耘,努力奋斗,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片贫瘠的土地。他们或许并不起眼,但却是这片荒漠的希望和未来。这些青年人才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为这片荒凉的土地带来了新的活力。他们利用科

  •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文/江懦汐秋风吹枯草,又到迁徙的季节。在一片成片的黄叶间,一大队雁鸟正在准备南归。黄昏时分,苍老的公雁召集众雁,檐前檐下的鸟儿三三两两地聚集起来。公雁用喙梳理着羽毛,时不时拍打几下翅膀,给雁群示范如何起飞。待万籁俱寂时,他向上看去一眼,鸣叫了几声,便率先扑倒振翅高飞。其他雁鸟也一个个腾空而起。那翅膀扑棱的动静,耳际如擂鼓突突作响。它们迅速融入茫茫黄云中,只余下一条油亮亮的象征南行的长队在天际拉长。我望着它们渐行渐远的背影,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人生也像迁徙的雁群,无常流逝,与时俱进。我思来想去,就

  • 昔去花如雪,今来雪如花

    文/包送侠今日清晨,我收拾洗漱,吃完早饭提着包上班的途中,看到天气不好,于是心里暗自想着,今天可能有雪。我坐在工位上开始期待,什么时候会有飘雪呢?于是频频抬头望向窗外。窗外两幢高层立在那里,岁月流转岿然不动。两个高层中间有很大的间距,可以望见对面的小山,山上有叶子还未落完的杨树。这是我坐在这里的第七个月,高楼与山都沉默不语,我也如此。我望着乌鲁木齐的山,乌鲁木齐也凝望着我。乌鲁木齐在天山中段北麓,乌鲁木齐河上游河畔。西汉时属卑陆和却国地,唐属庭州,宋属高昌回鹘。清初筑城堡,后乾隆皇帝赐名迪化。155

  • 父亲的新手机

    文/卢桂香父亲没用过新手机,他的手机要么是母亲淘汰下来的,要么是我淘汰下来的。我大致三年换一部新手机,不管上一部手机有没有问题,三年手机要换新变成了我心中不变的习惯。于是旧的手机自然而然到了父亲的手上。由于我的旧手机和父亲之前用的系统有很大区别,父亲用起来格外费劲,我教了无数遍下载软件的位置、不要随意更新系统……但父亲还是一个“新手”。父亲一边答应一边做了所有我明令禁止让他做的事。周末回家,母亲告诉我父亲因操作不当,没有打开无线局域网,用自己手机卡流量看了很多短视频,浪费了很多流量,又不知道怎么操

  • 生命源泉——玛纳斯河

    文/徐长安玛纳斯河起源于天山北麓,水源主要来源于哈比尔尕山乌代肯尼河的43号冰川,冰川储水量可达72亿立方米,也是玛纳斯河的主要水源,高山区的冰川融水与上游的降水汇聚而成,上游峡谷较多因而水流湍急,下游河水平坦荡回。在上游河水奔流的姿态就如驰骋在草原上的一匹骏马,奔驰而下,当我们驱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俯视下看时,就可以看到映入眼帘的河水,耳边的河水冲击着山石发出轰鸣之声,很是惊心动魄,山中森林为大量的云杉及各种花草类植被茂盛,是优良的天山牧场之美称。玛纳斯河以他那碧翠的身影,就像秋日里高山上的流云,令你

  • 从“新”到“心”,步履坚定共成长

    文/李阿芳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时光如梭,我与十一师兵团建工城建集团已携手走过两年半的时光。入职之前,我对十一师的印象只源于网上零星的介绍:“兵团第十一师(建工师)1953年成立,1953年6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建筑工程第一师。1998年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筑工程师。2014年4月25日,经中央编办批准加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牌子……”。寥寥数语,我已怦然心动,因此在入职前,十一师兵团建工城建集团的“样子”不停在我脑海里勾画着,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是未知,于是我期盼着,早日投身到城市建设的事业中去

  • 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时间是一条蜿蜒向前的长河,缓缓流淌至十一月,我与它已经相逢数月了。其实如果热爱历史,对它的名字——《明朝那些事儿》肯定早已熟知,但是,当真正翻开它、走进它,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残酷?真实?沉重?还是瑰丽?跌宕?动人心弦?我觉得这些词汇都无法准确完全地概括它。《明朝那些事儿》在某些意义上来说是一部史书。一共七本,讲述了明朝276年的历史,它讲述的是历史、代表过去、却晓谕将来。作者当年明月参考《明实录》、《明通鉴》、《明史》等多种史料,用一种略带诙谐却不失严谨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了这段历史,一段恢弘

  • 致建工人

    工地轰隆隆,诉说着城市的发展,塔吊高耸入云,舞动飘逸,诉说着未来的传奇, 一砖一瓦,铺就梦想的蓝图。建工人,与钢筋铁骨为伍,用辛勤的汗水,塑造着城市的辉煌。钢筋、商混、砖石, 在他们的手中,化作了高楼大厦,那是他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建筑工地,是城市的心跳, 四海为家,是建工人的征程, 他们的汗水,浇灌着城市的希望, 共同描绘祖国发展的建设画卷。 他们,用粗糙的双手, 撑起城市建设的希望, 让每一座城市焕发勃勃生机。 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尽情挥洒, 他们的笑容,照亮了城市发展的未来。 他们的梦

  • 其实人生没有那么难—读《我与地坛》有感

    文/包送侠最近,余华和史铁生的故事在网上大热,了解史铁生余华经历的网友常常戏谑,余华让史铁生坐着轮椅当守门员事情。余华常说:“你们要是一脚踢到铁生身上,他很可能就被你们踢死了”现在想想,正是那些调侃和戏谑真正的带史铁生走向欣欣向荣。想来,我第一次接触史铁生,是在初中课本《秋天的怀念》。那时的我还小,看完这篇文章,只是感受到了一个双脚残废的作家,对自己母亲深深的怀念。并不是怀念秋天,是怀念秋天里的人和事。随着年纪渐涨,我在大学专业课的学习中,了解到了史铁生这个先锋派作家的一生,又接触了被广泛的称谓勇

  •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文/史谈姝宇最近读完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我发现在我身边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说话风趣,幽默,工作能力突出,人缘好,好像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烦恼,让人忍不住地想和他们一起相处。我们一定也或多或少地和这种人打过交道,我发现在这群特殊的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不抱怨”。“你是一个爱抱怨的人吗?”当翻开这本书看到这句话时,我相信的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有太多事情值得去抱怨。我们会抱怨为什么自己要工作,我们会抱怨为什么回到家母亲只是简单做了一个菜,往往还是自己不太爱吃的;我们会抱怨

  • 自行,自省,自清欢

    文/江懦汐步履蹒跚,沿着蜿蜒小道缓缓前行。手中一杖,背负行囊,独自一人,不知今夕是何年。漫步在大好江山间,青翠欲滴的山峦,清澈见底的小溪,都令人如痴如醉。太阳洒落在身上,暖暖的,似乎要把人融化。微风轻拂面庞,惬意非常。不知不觉中,已行进了几里地。此时此刻,内心无比宁静,仿佛世间烦扰,统统抛诸脑后。眺望远方,心胸澄明,踽踽独行,何等自在快意。脚步不停,来到一处幽谷。溪水淙淙,鸟语花香,怡然自得。找了块平整的大石坐下,轻轻呼吸,任思绪飘渺。回想往事,历历在目。喜悦灿烂,或悲伤难当,都在记忆长河中流淌。

共有17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尾页
  • 电话直呼

    • 010-58448787
    • +86-15001322531
  • 建媒网

seo seo